1990
1991
1992
1993
1994
1995
1996
1997
1998
1999
2000
2001
2002
2003
2004
2005
2006
阅读历史 →
阅读历史 →
层叠样式表为网页带来秩序。通过简单的一组规则,多个参与方——浏览器、用户和网站作者——可以在独立的样式表中定义 HTML 的呈现方式。随着规则从一个样式表流向另一个样式表,层叠样式表会将一个规则与另一个规则进行对比,并确定胜出者。它使网页设计保持简单、可继承,并拥抱其自然的非稳定状态。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,但层叠样式表使网页能够适应新的计算环境。
阅读历史 →
在捕捉到当时氛围的先见之明时刻,Dan Connolly 描述了未来 HTML 语言分裂的场景。当每个浏览器为了在竞争中胜出而实现自己的 HTML 标签集时。他总结说,解决方案是一个能够以浏览器开发速度发展的 HTML 标准。
阅读历史 →
在接下来的几年里——在互联网时间中整整一代人——这就是网页设计的工作方式。它不会是一个刻意自上而下的过程。网页设计领域将从模糊的边缘逐渐形成。
阅读历史 →
正如所说,革命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,而且它们也无法预测地发生。Quittner 不会是最后一个预言,正如他所描述的,伴随着万维网的诞生,出版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他的一些预测从未完全实现。但他对声音的判断是正确的。万维网的作者将以一种真正基础的方式来定义出版的声音。
阅读历史 →
如果不是斯坦福大学,网页搜索可能已经消失了。它是 Yahoo!、Google 和 Excite 的诞生地。它运行着服务器,服务器运行着代码,代码运行着第一个搜索引擎。Yahoo! 和 Google 的创始人都是该校的校友。但许多搜索领域的杰出人物并不在计算机科学系。他们在符号系统项目中。
阅读历史 →
Kunz 和 Addis 都是 SLAC 研究的热心推动者。他们各自在推进信息发现方面发挥了作用。当 Kunz 向 Addis 介绍万维网时,他们都对如何使用它有了相同的想法。SLAC 将需要一个网站。Kunz 在斯坦福建立了一个网页服务器——美国第一个网页服务器。与此同时,Addis 说服了几位同事帮助她建立 SLAC 网站。该网站于 1991 年 12 月 12 日上线,比伯纳斯-李在 CERN 发布自己的网站晚一年。
阅读历史 →
这就是 Nicola Pellow 登场的地方。莱斯特理工学院的本科生 Pellow 当时还是 CERN 的实习生。她被分配到伯纳斯-李和 Calliau 的团队,因此他们指派她构建一个可以在任何地方安装的可互操作浏览器。她没有编程背景(她学习的是数学)以及她在 CERN 实习的事实并没有让她感到担忧。
阅读历史 →